8月11日,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“桑语蚕韵”乡村创意实践队走进湖州市南浔区射中村,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农文旅规划实地调研。团队聚焦“创意设计赋能乡村三产融合”,深入挖掘当地后羿文化与蚕桑产业资源,为村子量身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方案,以创意设计助力乡村振兴。
刚到射中村,实践队便与村党支部书记沈建明展开座谈。沈书记指着村口的老地图,娓娓道来村子的历史脉络:“咱们射中村的名字,源自‘后羿射日’的传说。传说中后羿射落九日时,一支神箭落地化为土墩,就是现在村东头的‘箭墩’;箭簇坠入村西的水潭,便有了’箭潭’。这些故事一代代传下来,成了咱村最独特的文化印记。”随着书记的讲述,实践团成员们走进田间地头、湖畔古墩,在箭墩的斑驳石碑前记录传说,在箭谭的粼粼波光中捕捉灵感,详细梳理出后羿文化从神话传说到民俗活动的演变轨迹,巧妙设计出了弓箭待发与蚕的形状的手绘研学地图。
除了深挖文化根脉,实践团队将目光投向村中蓬勃的蚕桑产业。射中村现有标准化桑田200余亩,年产桑叶超300吨,带动村内蚕茧养殖、桑叶茶加工等业态发展,年产值约800万元。为摸清产业现状,实践队员便跟着蚕农走进桑田,体验桑叶采摘、分拣的全过程,还蹲点蚕桑工坊,观察蚕茧晾晒、筛选的传统工艺。村书记说桑果能做酱、蚕沙能入药,但这些好东西少了点“让人记住的样子”,我们就是想用设计帮它们“走出去”。三天里,团队累计拍摄桑田风光、蚕农劳作、村内可用建筑室内图等素材近千张。
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后,实践队向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展示了初步规划方案,引发阵阵热议。方案中,针对农产品设计的包装让村民眼前一亮,既保留乡土气息又兼具现代美感。最受关注的是两套农文旅路线规划:“箭形路线”以村委为起点,串联新建的射术体验区、古桥徒步线,让游客在行走中感受神话魅力;“蚕宝宝路线”则聚焦旅游,体验村中的一系列休闲产业。两条路线刚一展示,就有村民说:“这样一来,城里人不仅能看风景,还能动手玩,肯定愿意来!”实践队队员刘芮妮表示:“射中村的文化和产业就像‘箭’与‘桑’,缺的只是把它们串起来的创意。我们会根据这次调研继续完善方案,希望能用设计让‘箭’射得更远,让‘桑’长得更旺。”
据了解,射中村虽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扎实的蚕桑产业基础,但长期面临文旅业态单一、品牌影响力不足的困境。此次“桑语蚕韵”实践队的调研规划,为村子打开了“文化+产业+旅游”的融合思路。接下来,团队将结合村民反馈优化方案,期待以创意设计为笔,助射中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“箭”指新境,让“桑”韵飘香。